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梅西耶天體分類

阿提米斯1號發射成功

NGC 2264俗稱狐皮星雲、狐毛星雲或狐狸皮星雲,是位於麒麟座聖誕樹星團內的星雲

NGC 1365,是已知的大棒旋星系,它位於天爐座,距離大約5,600萬光年,是詹姆士·丹露帕在1826年9月2日發現的

M31螺旋星系也被稱為NGC 206和仙女座

NGC 4214矮星系 閃爍著年輕的恆星和氣體雲

NGC 1977,NGC 1975和NGC 1973 獵戶座的這種美麗的反射星雲群_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

NGC 1300Barred Spiral Galaxy(螺旋星系,7千萬光年,)

NGC 1672棒旋星系(棒旋星系,6千萬光年,)

NGC 3132南環狀星雲.八字星雲(Southern Ring)

NGC 3982螺旋星系超新星(螺旋星系,6千萬光年,梅西耶天體,)

NGC 5907的星流(天龍座,刀鋒星系,4千萬光年,邊緣螺旋星系,分裂星系,)

NGC 3372又名:大帝船底座星雲,跨越300光年,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之一 形成區域

NGC 2359又被稱為雷神頭盔(星雲,15000光年,)

NGC 2244玫瑰星雲是疏散星團(科德韋爾50)內的恆星

M1.超新星殘骸也稱為NGC1952位於金牛座的一個蟹狀星雲(銀河系,金牛座,8千光年,梅西耶天體,星雲,)

M2也稱為NGC 7089位於水瓶座的一個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5.5萬光年

M3也稱為NGC5272位於獵犬座的一個球狀星團

M4.也稱為NGC 6121位於天蠍座的一個球狀星團

M5.也稱為NGC 5904位於巨蛇座的球狀星團

M6也稱為NGC6405蝴蝶星團位於天蠍座的疏散星團

M7托勒密星團也稱為NGC 6475位於天蝎座的疏散星團

M8.瀉湖星雲也稱為NGC 6523位於人馬座的發射星雲與疏散星團

M9也稱為NGC 6333位於蛇夫座的球狀星團

M10也稱為NGC 6254位於蛇夫座 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至少15,000光年。

球狀星團,蛇夫座,銀河系,萬光年,梅西耶天體,距離地球至少15,000光年。

M11也稱為NGC 6705野鴨星團位於盾牌座 的疏散星團

M12也稱為NGC 6218 位於蛇夫座 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1.57萬光年


M13 也稱為NGC 6205位於武仙座 的球狀星團

M14也稱為NGC 6402位於蛇夫座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3.033萬光年

M15也稱為NGC 7078位於飛馬座的球狀星團

M16鷹星雲也稱為NGC 6611位於巨蛇座的發射星雲、電離氫區與疏散星團

M17歐米加星雲,也稱為天鵝星雲_距離地球約5500光年

M18也稱為NGC6613位於人馬座的疏散星團

M19也稱為NGC 6273是位於蛇夫座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2.7萬光年

M20也稱為NGC6514三裂星雲位於人馬座的一個電離氫區_距離地球約5200光年


M21也稱為NGC 6531位於人馬座的一個疏散星團

M22也稱為NGC 6656,位於人馬座是靠近銀河系核心隆起的核球區域的橢圓形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1.06萬光年

M23也稱為NGC 6494,是靠近人馬座疏散星團

M24也稱為IC 4715是在人馬座的一個恆星雲_距離地球約1萬光年


M25也稱為IC 4725在南天人馬座的疏散星團

 

M26或NGC 6694是一個位於盾牌座的疏散星團

M27啞鈴星雲也稱為NGC6853是狐狸座行星狀星雲

M28也稱為NGC 6626是人馬座中一個小的但很緻密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1.83萬光年

M29也稱為NGC 6913為一個位於天鵝座的疏散星團

M30也稱為NGC 7099是位於南天摩羯座球狀星團

M31仙女座的大螺旋星系又稱NGC224

M32也稱為NGC 221仙女座矮橢圓星系


M33也稱為NGC 598是一個位於三角座的螺旋星系它的名稱包括風車星系或三角星系

M34也稱為NGC 1039是靠近英仙座疏散星團

M35也稱為NGC2168是雙子座疏散星團

M36也稱為NGC1960是御夫座疏散星團

M37也稱為NGC2099是御夫座疏散星團


M38也稱為NGC 1912 是御夫座疏散星團

M39也稱為NGC7092是天鵝座疏散星團

M40也稱為Winnecke 4是大熊座雙星

M41也稱為NGC 2287是大犬座疏散星團

M42也稱為NGC 1976,是獵戶座發射星雲、電離氫區

M43也稱為NGC1982迪馬倫的星雲,是獵戶座發射星雲、電離氫區

M44也稱為NGC 2632 蜂巢星團、鬼宿星團,是巨蟹座疏散星團

M45也稱為NGC 2632昴宿星團、七姊妹星團,是金牛座疏散星團

M46也稱為NGC 2437是船尾座疏散星團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M47也稱為NGC 2422是船尾座疏散星團

M48也稱為NGC 2548是長蛇座疏散星團

M49也稱為NGC 4472是室女座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5.6千萬光年


M50也稱為NGC2323是麒麟座疏散星團

M51也稱為NGC 5194、NGC 5195是獵犬座螺旋星系

M52也稱為NGC7654仙后座疏散星團

M53也稱為NGC 5024后髮座球狀星團_球狀星團,距離地球約5.8萬光年


M54也稱為NGC 6715人馬座_球狀星團_8.74萬光年,


M55也稱為NGC 6809人馬座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1.76萬光年


M56也稱為NGC 6779天琴座球狀星團

M57也稱為NGC 6720天琴座行星狀星雲

M58也稱為NGC 4579室女座棒旋星系


M59也稱為NGC 4621室女座橢圓星系

M60也稱為NGC 4649室女座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6300萬光年

M61也稱為NGC 4303室女座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5.5千萬光年


M62也稱為NGC 6266蛇夫座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2.25萬光年


M63也稱為NGC 5055獵犬座向日葵星系螺旋星系

M64也稱為NGC 4826后髮座黑眼星系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1700萬光年

M65也稱為NGC 3623獅子座三胞胎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2200萬光年

M66也稱為NGC 3627獅子座三胞胎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3500萬光年

M67也稱為NGC 2682巨蟹座疏散星團_距離地球約2800光年

M68也稱為NGC 4590長蛇座球狀星團

M70也稱為NGC 6681人馬座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2.94萬光年

M69也稱為NGC 6637人馬座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2.87萬光年

M71也稱為NGC 6838天箭座球狀星團

M72也稱為NGC 6981水瓶座球狀星團

M73也稱為NGC 6994水瓶座星群

M74 也稱為NGC 628是一個位在雙魚座 (Pisces)內的宇宙島螺旋星系

M75也稱為NGC 6864是一個位於人馬座的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6.75萬光年

M76小啞鈴星雲也稱為NGC 650.651是一個位於英仙座的行星狀星雲

M78也稱為NGC2068是一個位於獵戶座的反射星雲_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

M77鯨魚A星系也稱為NGC 1068是一個位於鯨魚座的棒旋星系

M79也稱為NGC 1904是一個位於天兔座的球狀星團

M80也稱為NGC 6093是一個位於天蠍座的球狀星團

M81波德星系也稱為NGC 3031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螺旋星系

M82雪茄星系也稱為NGC 3034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星暴星系

M83南風車銀河也稱為NGC 5236是一個位於長蛇座的棒旋星系

M84也稱為NGC 4374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透鏡星系

M85也稱為NGC 4382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透鏡狀星系

M86也稱為NGC 4406位於室女座的透鏡狀星系

M87也稱為NGC 4486位於室女座的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5.5千萬光年

M88也稱為NGC 4501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5千萬光年

M89也稱為NGC 4552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5千萬光年

M90也稱為NGC4569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6000萬光年

M92也稱為NGC 6341是一個位於武仙座的球狀星系

M91也稱為NGC 4548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棒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6300萬光年

M93也稱為NGC 2447是位於南天星座船尾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

M94也稱為NGC 4736是位於獵犬座的一個螺旋星系

M95也稱為NGC 3351是一個位於獅子座的棒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3000萬光年

M96也稱為NGC3368是一個位於獅子座的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3800萬光年

M97也稱為NGC3587同時名為夜梟星雲、貓頭鷹星雲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行星狀星雲

M98也稱為NGC 4192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螺旋星系,也是室女座星系_距離地球約4440萬光年

M99也稱為NGC 4254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5千萬光年

M100也稱為NGC 4321是一個位於后髮座的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5.5千萬光年

M101 也稱為NGC5457風車星系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螺旋星系

M102是一個在梅西耶目錄中未能明確被辨認出的,被梅西耶和皮埃爾·梅香聲明重複的星系,目前有兩個候選者:即重複的梅西耶101和NGC 5866。

M103也稱為NGC 581是仙后座的一個由數千顆恆星組成的疏散星團

M104也稱為NGC 4594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螺旋星系,也是墨西哥帽星系

M105也稱為NGC 3379獅子座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3萬光年

M106也稱為NGC 4258獵犬座螺旋星系(照片)

M107也稱為NGC 6171蛇夫座球狀星團_距離地球約2.08萬光年

M108也稱為NGC 3556大熊座漩渦星系

M109也稱為NGC 3992大熊座棒旋星系

M110 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也稱為NGC 205位於仙女座矮橢圓星系

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大到難想像,我們活在黑洞裡」|Brian Cox: “Universe Is Unimaginably Big, We're Living Inside A Black Hole”

宇宙究竟有多大? 宇宙的前世今身與未來(4K)

How Far Away Is It - 16 - The Cosmos(宇宙) (4K)

How Big is The Universe?_HD(宇宙)

銀河系VS仙女座星系,巔峰之戰已經開始?

在我們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會有生命存在嗎?

「好奇號」1月27日在火星拍到羽毛狀的彩雲2

航海家帶你探索太陽系!從地球出發帶你一睹宇宙的真實面貌!航海家號視角的星際旅行

人類走出銀河系有多難?為何即使達到光速也很難飛出銀河系?

 

人類在各個行星裡可以活多久

 

數百京年後的宇宙會發生什麼變化?

今年最大滿月 「超級藍月」31日登場

環遊太陽系行星。 太陽系的真實影像!

星系距離

SUN太陽家族(1水星2金星3地球4火星5木星6土星7天王星8海王星9冥王星)照片

130億歲 韋伯望遠鏡發現~最古老黑洞

太陽系介紹

韋伯太空望遠鏡獲新證 木衛二有可能孕育生命

UFO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呢?

你以為「恐龍」真的都滅絕了嗎?

銀河系

 銀河系

銀河系
帕瑞納天文台的夜空中觀賞到的
銀河系的核心
(雷射為望遠鏡創造出一顆導引星
觀測資料
類型Sb、Sbc、或SB(rs)bc(棒旋星系
直徑100—180 kly(31—55 kpc
薄恆星盤面厚度≈2 kly(0.6 kpc)
恆星數量1000–4000億(2.5×1011 ±1.5×1011
已知最老的恆星≥13.7 Gyr
質量0.8–1.5×1012 M
角動量1×1067 J s
太陽至銀河中心的距離27.2 ± 1.1 kly(8.34 ± 0.34 kpc)
太陽的繞銀河公轉週期240 Myr
旋臂模式公轉週期220–360 Myr
棒模組公轉週期100–120 Myr
相對於CMB的速度靜止參考系552 ± 6 km/s
太陽所在地的逃逸速度550 km/s
太陽所在地的暗物質密度0.0088+0.0024
-0.0018
 Mpc-3 或 0.35+0.08
-0.07
 GeV cm-3[12]
參見:星系星系列表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銀河系中心圖象

銀河星系(古稱銀河天河星河天漢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至180,000光年。

銀河星系大約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和至少這個數量的行星太陽系位於距離銀河中心約 27,000 光年(8.3 kpc)的半徑處,位於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獵戶臂是氣體和塵埃的螺旋形聚集地之一。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在核心約10京公里的範圍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銀河系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克卜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宇宙中預計約95%是暗物質。銀河系預計會在40億年後和室女座星系相撞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作為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後者又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組成部分。 相對於河外參考系,整個銀河係以大約每秒 600 公里(每秒 372 英里)的速度移動。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

外觀

內華達州不受光汙染的黑岩沙漠看見的在人馬座方向上的銀河(包括銀河中心)。在右下方是天蠍座,位於心宿二上方的亮星是木星
這段縮時攝影的影像是在ALMA上空盤旋的銀河。

銀河的某些地區可以看作是寬約30度的弧,畫過天空的朦朧光帶。然而,肉眼在天空各處看見的個別恆星,全都是銀河系的一部分。來自這條帶狀弧上的光,都是源自銀河平面上,肉眼不能解析的恆星和其它天體累積的光亮。黑暗的區域,像是大裂縫煤袋星雲,是來自遙遠恆星的光被星際塵埃遮蔽的區域。天空中被銀河遮蔽的區域稱為隱帶

銀河有著相對較低的面亮度。它的可見度會被背景光,像是光汙染或是來自月球的雜散光,大大的降低。需要每平方秒的亮度比20.2星等更黑暗的天空才能清楚的看見銀河。當肉眼可見的極限星等大約在+5.1等可以看見銀河,或更好的+6.1等,就可以看見許多的細節。這使得在明亮的都市或郊區很難看見銀河,但當月球在地平線下時,在沒有光汙染的鄉村地區看見的銀河就非常明顯。新的世界地圖顯示夜晚天空的人造光源亮度,由於光汙染的緣故,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在家園看見銀河。

從地球觀看,銀河系可見的盤面區域涵蓋的面積包括天空中的30個星座銀河中心是銀河最亮的區域,其方向在人馬座。從人馬座,朦朧的白色光帶似乎傳遞到反銀心所在的御夫座。光帶然後繼續其餘的路徑回到人馬座附近,將天球分成兩個大致相等的半球

銀河盤面相對於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的平面)傾斜約60度。相對於天球赤道,它向北遠達仙后座,向南則抵達南十字座,顯示地球的赤道平面和黃道相對於銀河盤面都有很大的傾斜。銀河北極位於赤經 12h 49m赤緯 +27.4°(B1950),靠近周鼎一(后髮座β);銀河南極在玉夫座α附近。由於這種高傾斜度,在一年中不同的時間,銀河的弧出現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在地球上的北緯65度到南緯65度之間,銀河會一天經過觀測者的天頂兩次。

銀河系的大弧拱高度傾斜著橫跨夜空(在智利帕瑞納天文台使用魚眼拍攝的拼接全景圖。明亮的木星位於人馬座,銀河的北朝下。)

大小和質量

星系UGC 12158的照片。這是被認為是在外觀上最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

銀河系是本星系群第二大的星系,恆星盤面的直徑大約100,000 ly(30 kpc),平均厚度大約1,000 ly(0.3 kpc)。作為有形的銀河系大小規模比較,如果太陽海王星的大小相當於25分的美金硬幣(24.3 mm(0.955英寸)),銀河系的大小則有如美國大陸。蕩漾在銀河平坦的盤面上下方,像環狀細絲包圍環繞著銀河系的恆星,可能都屬於銀河系的本身。如果是這樣,這意味著銀河系的直徑在 150,000—180,000光年(46—55千秒差距)。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銀河系(包括其暗物質暈)的精確直徑為584 ± 122 kpc (1.905 ± 0.3979 Mly)。

銀河系剖面的示意圖。

估計的銀河系質量各不相同,取決於使用的方法和資料。最低的估計值範圍,銀河系的質量是5.8×1011 太陽質量M),略小於仙女座星系的質量。在2009年,使用超長基線陣列發現在銀河系外側邊緣的恆星速度達到254 km/s(570,000 mph)。因為軌道速度取決於軌道半徑內的總質量,使推測銀河系有更大的質量,大約與仙女座星系相當,在距離中心160,000 ly(49 kpc)的距離內,質量是7×1011 M。在2010年,測量暈星的徑向速度,發現在8,000秒差距內的質量是7×1011 M。根據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銀河系的總質量估計為8.5×1011 M,這大約是仙女座星系一半的質量。

銀河系的許多質量似乎是看不見且形式未知,但能和普通物質有引力交互作用的暗物質暗物質暈相對均勻的分佈至距離銀河中心10萬秒差距處。銀河系的數學模型表明暗物質的質量是1–1.5×1012 M。最近的研究表明質量範圍可以大到4.5×1012 M ,小到8×1011 M

銀河系所有恆星的總質量估計在4.6×1010 M 至6.43×1010 M之間。除了恆星之外,還有包括90%的和10%的組成的星際氣體,其中三分之二的氫是原子形式,其餘的三分之一是分子氫。這些氣體的質量相當於星系恆星總質量的10%至15% 。額外的星際塵埃佔氣體總質量的1%。

容量

銀河系包含的恆星數量在2,000億至4,000億顆之間,還有至少1,000億顆的行星。確切的數值取決於質量非常低的恆星,這些恆星很難被檢測得到,特別是距離太陽超過300 ly(90 pc)的。作為比較,鄰近的仙女座星系估計擁有1兆(1012)顆恆星。填充在恆星之間空間的,是被稱為星際介質的氣體和塵埃盤面。這個盤面的半徑至少相當程度的對應於恆星盤面的半徑,而氣體層的厚度從冷氣體的數百光年至熱氣體的數千光年。

在銀河系的恆星盤面,沒有在之外就沒有恆星的明確邊界。相對的,恆星的密度隨著與銀河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遞減。大約在距離中心40,000光年(13,000秒差距),每立方秒差距的恆星數量掉落得比半徑的增加還快,而其原因還不了解。環繞在星系盤面周圍的是球狀的星系暈和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並進一步的向外延伸,但大小受到兩個銀河的衛星星系,大、小麥哲倫雲的限制,它們的最接近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180,000 ly(55 kpc)。因此,這些物體可能是從銀河系的附近被逐出的。綜合銀河系的絕對視星等被估計大約是 -20.9等。

經由微引力透鏡和觀測行星凌日,顯示在銀河系內的恆星有許多有多顆行星,微引力透鏡的測量更顯示不被綁定的流浪行星比綁定行星的宿主恆星還要多[63][64]。銀河系的每顆恆星至少擁有一顆行星,就會有1,000億至4,000億顆行星;依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2013年1月的研究,顯示克卜勒32有5顆行星[25]。分析克卜勒在2013年1月的不同資料,估計在銀河系中至少有170億顆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65]。在2013年11月4日,天文學家報告,基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資料,在銀河系的類太陽恆星紅矮星適居帶內,可能有多達400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環繞著。估計可能有110億顆行星環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2016年的研究顯示,最接近的這類行星可能就在距離4.2光年之處。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可能比氣態巨行星更多。除了系外行星,也發現了在太陽系之外系外彗星彗星在銀河系中可能也很常見。

結構

藝術家展示從地球以外觀看銀河系,會有截然不同的景觀。就某些角度而言,中央的核球呈現成花生狀的恆星光球;從上方看,窄棒結構清楚的呈現。許多的螺旋臂和相關聯的塵埃雲也清晰可見。
藝術家想像的銀河系結構。有兩條主旋臂從核球的短棒向外延伸。 
史匹哲揭示了可見光看不見的:低溫恆星(藍色),熱的塵埃(紅色),靠近中央的明亮白點是人馬座A*
來自人馬座A*的明亮X射線閃光,位置就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銀河系是由被氣體、塵埃和恆星組成的盤面,環繞著中央的棒狀核心區組成的星系。銀河系的質量分布與哈伯星系分類的Sbc極為相似,顯示這是一個螺旋臂結構相對鬆散的棒旋星系。在199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懷疑銀河系是棒旋星系而不是一個普通的螺旋星系 。他們的懷疑在2005年被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證實,這表明銀河系中心的棒比之前預想的還大。

銀河象限[編輯]

銀河象限,或銀河系的四象限,是指銀河系被分割成圓的四份的每一部分。在實際的天文學實務中,銀河象限的輪廓是根據銀河座標系統分割的:以太陽作為投影系統的原點

使用序號來描述象限 -例如"第一銀河象限", "第二銀河象限",或"第三銀河象限"。從銀河北極鳥瞰,0度經線從太陽開始通過銀河中心,各象限如下:

  • 第一銀河象限: 0° ≤ 經度 (ℓ) ≤ 90°
  • 第二銀河象限: 90° ≤ ℓ ≤ 180°
  • 第三銀河象限: 180° ≤ ℓ ≤ 270°
  • 第四銀河象限: 270° ≤ ℓ ≤ 360° (0°)

銀心

太陽距離銀心約25,000—28,000 ly(7.7—8.6 kpc)。這個值是以幾何為基礎的方法,通過測量標準燭光天體,用不同的方法得到這些範圍近似但不同的數值。在內部的數千秒差距(大約10,000光年的半徑)是非常老的恆星密集區,大致成為球形,被稱為核球。由於先前的星系碰撞和合併,它曾經被認為沒有核球,取而代之的是由核心棒形成的假核球

銀河系的中心被標示為稱為人馬座A*(顯著的人馬座A星)的強烈電波源。以人馬座A*為中心,圍繞著的天體運動規律顯示該處有個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這種質量集中的最好解釋就是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SMBH,supermass black hole),估計它的質量介於410–450萬太陽質量。 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率符合估計值量約1×10−5 M y−1非活躍星系核。觀測顯示多數的正常星系中心附近都有超大質量黑洞。

銀河系棒的性質被積極地討論著,估計它的半長度是1至5 kpc(3,000—16,000 ly),而與從地球觀察銀河中心的視線方向呈現10-50度的角度。某些作者主張銀河系有兩根鮮明的棒,另一根位於其他的方向。然而,天琴座RR型變星的觀測未能檢出明顯的棒狀結構。棒可能被一個包含銀河系很大部分氫分子,稱為"5-kpc環"的環包圍著。從仙女座星系觀察,這個環會是銀河系最明亮的特徵。來自核心的X射線輻射與包圍著棒的大質量恆星和銀河脊有著一致的方向。

圖中的兩個巨大的泡沫(藍紫色)是來自銀河中心的X射線/伽瑪射線泡。

在2010年,使用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的資料發現有兩個巨大輻射高能量的球形氣泡,分別位於銀河核心的南部和北部。每個氣泡的直徑大約25,000光年(7.7千秒差距);它們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延伸至天鶴座室女座。之後,帕克斯天文台在電波頻率上的觀測確定費米氣泡的極化和相關聯的排放。 對觀測的最佳解釋是銀河系中心640 ly(200 pc)的恆星形成驅動磁化流導致的。

後來,在2015年1月5日,據NASA報導,觀測到一道來自人馬座A*的強烈X射線閃焰,比平時亮了400倍。這不尋常的事件可能是有一顆小行星落入黑洞中,或是人馬座A*的氣流擾動造成磁場線的糾纏造成的。

螺旋臂[編輯]

外面的引力會影響銀河棒,銀河系盤面中的星際物質和恆星的結構被組合成4條螺旋臂。追蹤的電離氫區 和分子雲,顯示螺旋臂通常含有的星際物質和塵埃密度高於銀河系平均值,而且有更高的恆星形成濃度。

銀河系的螺旋結構還不確定,目前對於銀河臂的性質也還沒有共識。因為銀河系的螺旋臂經常有分支、合併、意外的扭曲,而有程度不一的不規則性,完美的對數螺旋模式只能粗略的描述太陽附近的特徵。可能的場景是太陽位在一個突臂或本地臂,強調這一點,並指出這些特徵可能不是唯一的,並且存在銀河系的其它地方。估計螺旋臂的俯仰角範圍為約7°到25°。它被認為有4條螺旋臂,全都開始於銀河系的中心附近。這些螺旋臂是依據它們在右圖中的位置命名,它們的名稱如下:

這張圖是從銀河系"北"側鳥瞰觀測(實線)和外推(虛線)的螺旋臂結構,恆星通常是順時針方向移動。從太陽(上方中心)輻射出的灰色線列出相對應星座名稱的縮寫(三個字母)。
顏色螺旋臂
青色近3K臂英仙臂
紫色矩尺外臂(連同2004年的發現擴展))
綠色盾牌-半人馬臂
粉紅色船底-人馬臂
至少有2小分支或突臂,包括:
橙色獵戶-天鵝臂(包含太陽和太陽系)

兩條螺旋臂,盾牌–半人馬臂和船底–人馬臂,在太陽軌道的內側對銀河系的中心有正切的點。如果螺旋臂包含高恆星密度,相較於恆星在盤面的平均密度,那數著咒切點附近的恆星,就可以探測得到。兩次近紅外光的調查,主要是對紅巨星敏感,不受塵埃消光,在盾牌–半人馬臂檢測到預測的過量,但是在船底–人馬臂卻沒有:盾牌–半人馬臂包含的紅巨星比預期多了約30%,但另一條臂卻欠缺。這樣的觀測顯示銀河系只擁有兩條主要的螺旋臂:英仙臂和盾牌–半人馬臂。其餘的螺旋臂含有過量的氣體,但是沒有多餘的老恆星。在2013年12月,天文學家發現,年輕的恆星和恆星形成區域與銀河系的4條螺旋臂相匹配。因此,銀河系似乎有兩條螺旋臂追溯老恆星,及4條螺旋臂追溯氣體和年輕的恆星。目前還不清楚對這種明顯差異的解釋。

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檢測到用以追蹤銀河系螺旋臂的星團。

近3 kpc臂(也稱為擴大3kpc臂,或簡稱3kpc臂)是在1950年代被天文學家范沃爾登(van Woerden)和合作者通過測量氫原子氫線的電波發現的[116][117]。它被發現從中央的核球已超過每秒50公里的速度在擴張。它坐落在第四銀河象限,距離太陽大約5.2Kpc,距離銀河中心約3.3Kpc。遠3kpc臂是天文學家湯姆爵士(哈佛-史密松 CfA)在2008年發現的。 它坐落於第一銀河象限,距離銀河中心約3Kpc(約94.6公里)。

在2011年發表的模擬顯示,銀河系可能是與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反覆碰撞而獲得其螺旋臂的結構。

銀河系也被認為包含兩種不同的螺旋臂:內部的是人馬臂,旋轉較快;另一個外層的是船底和英仙臂,旋轉的速度較慢,但是纏繞的較密實。在這種情況下,透過不同旋臂的動力學模擬數值建議,外層的模式會形成外假環,這兩種系統由天鵝臂連接。

被稱為"尼斯"的長纖維分子雲可能形成盾牌–半人馬臂緻密的"脊梁"。

在主要的螺旋臂外面是麒麟座環(或外環),是數十億年前從其他星系撕裂的氣體環。然而,科學界的一些成員最近重申了他們的立場,斷言麒麟座環的結構只是由銀河系扭曲的厚盤產生的高密度區域,銀河系盤的結構沿"S"形彎曲。


銀河的盤面被一個球狀的銀暈包圍著,估計直徑在250,000至400,000光年。由於盤面上的氣體和塵埃會吸收部份波長的電磁波,所以銀暈的組成結構還不清楚。盤面(特別是旋臂)是恆星誕生的活耀區域,但是銀暈中沒有這些活動,疏散星團也主要出現在盤面上。

銀河中大部分的質量是暗物質,形成的暗物質暈估計有5.8×1011M,以銀河為中心被聚集著。

新的發現使我們對銀河結構與維度的認識有所增加,隨著發現仙女座星系(M31)的盤面比以前想像的更遠,銀河系盤有向外延伸的可能性顯而易見。這可由最近新發現的證據支持 : 外環是由天鵝臂延伸出去的。人馬座矮橢球星系的發現,與在環繞著銀極的軌道上的星系碎片,說明他因為與銀河的交互作用而被扯碎。同樣的,大犬座矮星系也因為與銀河的交互作用,使得殘骸在盤面上環繞著銀河。

在2006年1月9日,Mario Juric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些人宣佈,史隆數位巡天在北半球的天空中發現一片巨大的雲氣結構(橫跨約5,000個滿月大小的區域)位在銀河之內,但似乎不合於目前所有的銀河模型。他將一些恆星匯聚在垂直於旋臂所在盤面的垂線上,可能的解釋是小的矮星系與銀河合併的結果。這個結構位於室女座的方向上,距離約30,000光年,暫時被稱為室女座星流

在2006年5月9日,Daniel Zucker和Vasily Belokurov宣佈史隆數位巡天獵犬座牧夫座又發現兩個矮星系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拍攝的照片組合成的X射線銀河

太陽的位置和近鄰[編輯]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圖。角度表示銀道坐標系中的經度。
在太陽附近的恆星圖

太陽(包括地球太陽系)位在獵戶臂靠近內側邊緣的位置上,在本星際雲中,距離銀河中心7.94±0.42千秒差距[我們所在的旋臂與鄰近的英仙臂大約相距6,500光年。我們的太陽與太陽系,正位於在科學家所謂的星系適居帶

太陽運行的方向,也稱為太陽向點,指出了太陽在銀河系內遊歷的路徑,基本上是朝向織女,靠近武仙座的方向,偏離銀河中心大約86度。太陽環繞銀河的軌道大致是橢圓形的,但會受到旋臂與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擾動而有些變動,我們目前在接近近銀心點(太陽最接近銀河中心的點)1/8軌道的位置上。[來源請求]

銀河系自轉及銀河年

太陽系大約每2.25—2.5億年在軌道上繞行一圈,可稱為一個銀河年[130],因此以太陽的年齡估算,太陽已經繞行銀河20—25次了。太陽的軌道速度是217km/s,換言之每8天就可以移動1天文單位,1400年可以運行1光年的距離。

至於銀河系的自轉方向,很多人誤以為那是順時針旋轉,那是誤解。因為黃道面與銀河系平面有60度角交錯,從地球上很難斷定銀河系之自轉軸何者為南,何者為北。

海頓天象館的8.0千秒差距的立體銀河星圖,正好涵蓋到銀河的中心。

年齡

依據歐洲南天天文台研究報告,估計銀河系年齡約為136億歲(1.36×1010),幾乎與宇宙一樣老。

由天文學家Luca Pasquini、Piercarlo Bonifacio、Sofia Randich、Daniele Galli以及Raffaele G. Gratton所組成的團隊在2004年使用甚大望遠鏡的紫外線視覺矩陣光譜儀進行的研究,首度在球狀星團NGC 6397的兩顆恆星內發現元素。這個發現讓他們將第一代恆星與第二代恆星交替的時間往前推進了2至3億年,因而估計球狀星團的年齡在134±8億歲,因此銀河系的年齡不會低於136±8億歲。

銀河系的鄰居

NGC 7331經常被視為「銀河的雙胞胎」,從銀河系之外回顧我們的銀河或許就是這個樣子。

銀河、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本星系群主要的星系,這個群總共約有50個星系,而本星系群又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份子。

銀河被一些本星系群中的矮星系環繞著,其中最大的是直徑達21,000光年的大麥哲倫雲,最小的是 船底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獅子II矮星系,直徑都只有500光年。其他環繞著銀河系的還有小麥哲倫雲,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後是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小熊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獅子I矮星系

在2006年1月,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過去發現銀河的盤面有不明原因的傾斜,現在已經發現是環繞銀河的大小麥哲倫雲的擾動所造成的漣漪。是在她們穿過銀河系的邊緣時,導致某些頻率的震動所造成的。這兩個星系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的2%,被認為不足以影響到銀河。但是加入暗物質的考量,這兩個星系的運動就足以對較大的銀河造成影響。在加入暗物質之後的計算結果,對銀河的影響增加20倍,這個計算的結果是根據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馬丁·溫伯格的電腦模型完成的。在他的模型中,暗物質的分布從銀河的盤面一直分佈到已知的所有層面中,結果模型預測當麥哲倫星系通過銀河時,重力的衝擊會被放大和加重。

穿過空間的速度

一般而言,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任何物體通過空間時的絕對速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太空中沒有合適的慣性參考系統,可以作為測量銀河速度的依據。

因為各向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非常的均勻,只有萬分之幾的起伏,所以喬治·斯穆特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有沒有偶極異向性

在1977年,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喬治·斯穆特等人,將微波探測器安裝在U-2偵察機上面,確切地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偶極異向性,大小為3.5±0.6 mK,換算後,太陽系宇宙中的運動速度約為390±60 km/s,但這個速度與太陽系繞行銀河系核的速度220 km/s方向相反,這代表銀河系核在宇宙中的速度,約為600多km/s。

有鑑於此,許多天文學家相信銀河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相對於鄰近被觀測到的星系在運動,大部份的估計值都在每秒130~1,000公里之間。如果銀河的確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運動,我們每天就會移動5,184萬公里,或是每年189億公里。相較於太陽系內,每年移動的距離是地球冥王星最接近時距離的4.5倍。銀河在空間中運動的方向是指向長蛇座的方向。

對銀河系的探索

雖然從非常久遠的古代,人們就認識銀河。但是對銀河系的真正認識還是從近代才開始。

伽利略在1610年使用望遠鏡首先解析出環帶是由一顆顆恆星聚集而成。

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認為銀河系是扁平的。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恆星和銀河之間可能會組成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隨後德國數學家郎伯特也提出了類似的假設。到1785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繪出了銀河系的扁平形體,並認為太陽系位於銀河的中心。

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經過4年的觀測後,提出太陽系應該位於銀河系的邊緣。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貝蒂爾·林德布拉德分析出銀河系也在自轉

直到1920年代初期,多數天文學家還認為銀河包含了宇宙中全部的恆星。隨著1920年天文學家沙普利柯蒂斯大辯論,和經由愛德溫·哈伯的觀測,顯示銀河只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

一般認為,銀河系中的恆星多為雙星聚星系統。而2006年的新發現認為,銀河系的主序星中有2/3都是單星

基於2MASS的觀測數據的銀河系紅外線畫像

神話

世界各地有許多創造天地的神話圍繞著銀河系發展出來。很特別的是,在希臘就有兩個相似的希臘神話故事在解釋銀河是怎麼來的。有些神話將銀河和星座結合在一起,認為成群牛隻的乳液將深藍色的天空染白了。在東亞,人們相信在天空中群星間的霧狀帶是銀色的河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河

Akashaganga印度人給銀河的名稱,意為「天上的恆河」。

依據希臘神話,銀河是赫拉在發現宙斯以欺騙的手法誘使他去餵食年幼的赫拉克勒斯因而濺灑在天空中的奶汁。另一種說法則是赫耳墨斯偷偷地將赫拉克勒斯帶去奧林匹斯山,趁著赫拉沉睡時偷吸她的奶汁,而有一些奶汁被射入天空,於是形成了銀河。

芬蘭神話中,銀河被稱為鳥的小徑,因為他們注意到候鳥在向南方遷徙時,是靠著銀河來指引的,它們也認為銀河才是鳥真正的居所。現在,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項觀測是正確的,候鳥確實得依靠銀河來引導,在冬天才能到溫暖的南方陸地居住。時至今日,芬蘭語中的銀河依然使用Linnunrata這個字。

瑞典,銀河系被認為是冬天之路,因為在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冬天的銀河是一年中最容易被看見的。

古代的亞美尼亞神話稱銀河系為麥稈賊之路,敘述有一位神祇在偷竊麥稈之後,企圖用一輛木製的運貨車逃離天堂,但在路途中掉落了一些麥稈。

中國,銀河源於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銀河是溝通天界與人界的橋梁。[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銀河的未來

目前觀測認為仙女座星系(M31)正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在30-40億年後可能會撞上銀河系。但即使真的發生碰撞,太陽以及其他的恆星也不會互相碰撞。這兩個星系可能會花上數十億年的時間合併成橢圓星系。而根據美國天文台的發現,史密斯雲的邊緣已經與銀河系的氣體發生作用並推開圍繞銀河的氣體。銀河系會對它施加一個潮汐力,使其分裂。大約2千萬至4千萬年之後,史密斯雲的核心將會撞擊銀河系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