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昨夜星辰
關於我自己
樹林shulllin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訪客數
網頁超連結:
K.昨夜星辰:
A.王田天和宮西秦王爺開基祖廟
B.王田迎媽祖:
C.神佛聖誕:
D.遊境參香:
E.天上聖母
F.王田部落格:
G.經典經文
H.影音多媒體:
I.樹林鏡頭下:
J.戲曲國樂:
K.昨夜星辰
L.緊急搶救:
M.教育部國教署:
N.網路多媒體
O.歡迎蒞臨參香:
標籤
4星座
(125)
NGC
(124)
Messier
(99)
銀河系
(77)
5星團
(60)
2星系
(51)
千光年
(43)
萬光年
(41)
千萬光年
(39)
1.星系新知
(29)
7太陽系
(29)
3星雲
(24)
2.宇宙觀測
(8)
本星系群
(5)
2.天文器材
(3)
4K
(3)
6星系團
(3)
太空飛行器
(3)
百光年
(3)
NASA
(2)
億光年
(2)
太空望遠鏡
(2)
宇宙
(2)
彗星
(2)
AV
(1)
恒星
(1)
百萬光年
(1)
超連結
(1)
雙星
(1)
黑洞
(1)
熱門文章
M65也稱為NGC 3623獅子座三胞胎螺旋星系_距離地球約2200萬光年
M105也稱為NGC 3379獅子座橢圓星系_距離地球約3萬光年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船帆座in Vela AUTHOR_距離地球約800光年
船帆座
是古
南船座
的一部分,1750年拉卡伊把古南船座分為3個小星座,即船帆座、
船尾座
、
船底座
。船帆座處在船底座之北、半人馬和船尾兩座之間的銀河中,赤經7時40分,赤緯-33度。
每年4月10日晚8時,船帆座位於上中天。座內L2是
長週期變星
,週期140天。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15顆。
船帆座超新星
爆炸早已結束,但其爆炸後的影響還在繼續。
赤 經
9 h
赤 緯
-50
天體名稱:
船帆座
拉丁學名:
Vela
拉丁縮寫:
Vel
象徵物:
帆
面 積:
500 km²
面積排名:
第32位
亮星數目:
5
最亮星:
船帆座γ
流星雨:
船帆座δ流星雨
鄰接星座:
唧筒座
,
羅盤座
,
船尾座
,
船底座
,
半人馬座
最佳觀測時間:
3月
最佳觀測緯度:
+30°和−90°之間
最亮星視星等:
1.6
屬 格:
Velorum
完全可見區域:
39°N-90°S
星座簡介
中心位置:赤經9時40分,赤緯-47度。在
船底座
之北,半人馬和船尾兩座之間的銀河中。其中亮於6等星的恆星有146顆,包括3顆二等星,2顆三等星,14顆四等星。每年4月10日晚8時,船帆座上中天。
船帆座γ星
(
天社一
)是光學雙星,是1.8等星,是著名的熱星之一,其表面
温度
約25,000攝氏度。其子星γ2星等為1.78等,距離我們800光年,是全天200顆最亮恆星之一;另一子星γ1的視星等為4.27等,是一顆B1Ⅳ型藍白色亞巨星。兩星角距為41″.2。子星γ2是全天最亮的沃爾夫-拉葉型星,沃爾夫-拉葉型星是
法國
天文學家
沃爾夫
和拉葉於1867年在
天鵝座
發現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恆星,它們的光譜中有許多很寬的發射線。後來的觀測發現,天社一是一個
四合星
,另外兩子星一個為8.5等,另一個為9.4等。
船帆座AI型變星
光譜型為A~F型、在
赫羅圖
上位於造父變星不穩定帶內的超短週期脈動變星。光變曲線形狀與天琴座RR型變星相似,存在拍頻週期。光變時色指數和光譜型均有變化,在雙色圖上構成一條封閉曲線。典型星為船帆座AI,光變幅大於0.3個星等,週期大致短於0.3天,過去認為絕對目視星等約+4等,大大暗於造父變星和
天琴座RR型變星
,故又稱
矮造父變星
。有人認為從恆星演化的角度看,它們正處於
白矮星
前階段;在經過紅巨星階段時,曾經損失大量物質,因此質量很小,可能與
盾牌座
δ型
變星
一起,構成一個連續過渡的星羣。但另有人指出這兩種類型變星的質量大約都在 2個
太陽
質量
左右,區別僅在於脈動模式不同。
船帆座超新星
爆炸已經結束了,但其所造成的影響仍然持續着。大約在1萬1千年前,在人類剛剛開始有歷史記載的時候,船帆座有一顆星發生爆炸,造成一個非常明顯奇怪的亮點。這顆星的外層撞到
星際物質
,驅駛着一道至今仍然可見的衝擊波。在左側的照片裏,複雜且向右方移動的衝擊波中,不同的顏色代表着衝擊波的前緣撞擊時所產生不同的能量。照片中左方的星星是在前景中偶然出現的,而那一道長長的對角線條紋和這個衝擊波無關。在船帆座中心中剩下的是脈衝星——船帆座脈衝星,一個如原子般密實的星體,其在一秒中之內可以旋轉十數次以上。
RCW 38
船帆座距離我們6000光年的RCW 38星團是一個年輕的
星團
,它包含數千顆形成不到100萬年的恆星。星團有5光年的範圍,並有瀰漫的星雲籠罩。
位在船帆座 (Vela)內的星團RCW 38,距離我們只有6000光年,卻擁有許多輻射非常強烈的
恆星
。這些年齡只有100萬年的年輕恆星,具有熾熱高温的外層大氣,難怪在這張由錢德拉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X射線影像裏,它們看起來像是一個個點狀的
X射線源
。它們周圍的瀰漫X射線雲氣就有點神秘難解了。這張照片以色澤來區分X射線的能量,高能的X射線以藍色來代表,中能量的X射線以綠色表示,而紅色則代表低能量的X射線輻射。這團X射線雲氣的大小隻有幾光年,它分佈在星團的各處,該特徵暗示這些X射線是由在磁場中運動的高能電子產生的。通常高能電子的來源是超新星遺骸,或高速自轉的
中子星
,然而錢德拉的數據顯示該星團中好像沒有這類特殊天體。
天社一
天社一
,
船帆座γ星
,在亮星表上排名第33,視星等1.78等,絕對星等-0.6等,距離地球800光年。實際上是顆光學雙星,子星γ1視星等為4.27等,是顆B1IV型藍白色亞巨星,子星γ2視星等1.78等,是全天最亮的沃爾夫-拉葉型恆星,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沃爾夫-拉葉型恆星,距離800光年。它的光度有10萬個太陽光度,是已知最熱的恆星。沃爾夫-拉葉型星是法國天文學家沃爾夫和拉葉與1867年在天鵝座發現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恆星,它們的光譜中有很多很寬的發射線。
HD 85512b
2011年8月31日,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大小和形狀都與地球極為近似的行星,那裏或許有望成為人類新的定居之所。
這顆被命名為
HD 85512b
的行星位於船帆座,圍繞一顆橙色的
白矮星
(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恆星)公轉,距離地球僅31光年。科學家利用位於
智利
的歐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行星搜索器發現了它的蹤跡。
數據顯示,HD 85512b的質量約為地球的3.5倍,可能存在液態水;而且它的大小適中,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也極有可能是氧和氮,而不是氫和氦。此外,這顆行星的圓形軌道十分穩定,其環繞的恆星也比太陽更為成熟。這意味着HD 85512b表面不同地區的氣候不會出現強烈的反差,而且也不容易像地球一樣受到強烈太陽活動的干擾。
科學家推斷,HD 85512b約一半的表面積處於雲層覆蓋之下(地球的雲層覆蓋率為60%),足以保證適應温熱環境的生物生存繁衍。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名為
Gliese 581d
的宜居行星。
深空天體
NGC 3132
在船帆座內有趣的深空天體是
行星狀星雲
NGC 3132
(暱稱為八裂星雲),也是在這個星座內令人感興趣的船帆座超新星殘骸。相信這是大約在10,000年前,在地球可以見到的一顆
超新星爆炸
形成的
星雲
,殘骸的脈衝星是第一顆被辨識出來的
光學脈衝星
。
用小型望遠鏡可看出盤面,甚至可能看到中心的10等星。藉由天文攝影能拍到星雲複雜的環狀結構。
古姆星雲
古姆星雲
是一個暗淡的發射星雲,相信是數百萬年前爆炸的一顆古老的超新星殘骸。
船帆座超新星遺蹟
船帆座超新星遺蹟是船帆座內的一個超新星遺蹟,它的來源是在11,000至12,300年前(距離800光年)爆炸的一顆超新星。
星座神話
托勒密本稱船尾座、船帆座及船底座為同一星座(不包括羅盤座),叫做
南船座
(Argo Navis)。在十八世紀,天文學家認為南船座所佔之天區過大,故將其拆開。南船座即阿格號(Argonauts),故事中
伊阿宋
(Jason)帶著五十個人乘阿格號到位於黑海的科爾基斯(Colchis)找金羊毛。 伊阿宋帶著眾多船員出航,當中包括
雙子座
的
卡斯托爾
(Castor)和波呂杜克斯(Polydeuces/Pollux),樂師奧爾普斯(Orpheus),建船者
阿爾戈斯
(Argus),後來連
赫拉克勒斯
(Heracles)也加入旅程。
劇作家把阿格號描寫成船堅炮利,而牛頓甚至將
黃道十二宮
與阿格號扯上關係。建船之時,
雅典娜
(Athena)下令阿爾戈斯採佩利翁山(Pelion)的木材造船,
宙斯
(Zeus)也指示阿爾戈斯以
多多納
(Dodona)之橡木建船首,那裏的橡木賦有語言能力,在阿格號啓航時,甚至聽到橡木的哭聲。
阿格號在旅途中遇上重重困難,其中以撞巖(Clashing Rocks)最為著名,撞巖又叫敍姆普勒加得斯(Symplegades),它好像自動門一樣開開合合擋著黑海的入口,當時伊阿宋情急智生,放出白鴿,讓白鴿飛於船前,兩塊大石瞬時掩埋,夾斷白鴿的尾巴,船員趁兩塊大石打開再次撞擊之前,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再得雅典娜之助,結果只是船尾受到少許損壞。
經過幾番波折進入
黑海
後.伊阿宋偷去金羊毛回到希臘,把阿格號泊於
科林斯
(Corinth),算是對海神
波塞冬
(Poseidon)的一種感謝。
在星圖上,我們只能見到阿格號的船尾,船頭被濃霧所覆蓋,或是被撞巖所遮掩,有説是伊阿宋晚年在船上沉思過往的歷險時,船首忽然塌下來壓死了熟睡中的伊阿宋,於是波塞冬將船的其餘部份升上天空。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